皮肤罕见疾病分子筛查和基因诊断
来源: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发布时间:2019/07/10浏览次数:4568 次

        皮肤罕见疾病的发生率很低,能获得的资源非常有限,不利于临床研究和药物开发,导致这些疾病常出现缺乏针对性治疗方案和药物的尴尬局面。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,开设遗传咨询特色门诊,收集106种皮肤罕见疾病遗传性皮肤病的临床资料和样本(血样、DNA)5000人份,完成28种疾病的临床特征研究和16种罕见疾病6000多人次致病基因筛查。国际上首次发现或证实播散性浅表性光化性汗孔角化症、逆向痤疮、点状掌跖角化症、Marie-Unna型遗传性少毛症2型的致病基因,首次揭示播散性浅表性光化性汗孔角化症的发病机制;完成21种疾病的致病基因突变检测,发现51种新突变和19种重复突变,实现疾病的临床基因诊断;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0余篇,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分的论文5篇(Nat Genet 1篇、J Invest Dermatol 2篇、J Med Genet 2篇);全基因组外显子分析发现汗孔角化症、掌跖角化症和遗传性少毛症致病基因研究入选2012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。研究成果为这些疾病的临床诊断、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,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,并牵头成立“皮肤罕见病诊疗研究联盟”。整合我国皮肤罕见病优势资源,推动皮肤病精准医学研究进程,促进皮肤罕见病的致病基因研究及临床转化。


网站首页/网站申明/网站地图/联系我们

版权所有: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 未经许可 禁止非法拷贝或镜像

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梅山路81号

工信部备案:皖ICP备11019793号-12皖公网安备 34019202000790号

  • 安医大皮研所

  • 中国银屑病大会

  • 医我行